中石化决定成立“长城燃气”,正式进军终端城燃
7月初,在北京惠新东街甲6号老楼的会议室里,中石化做出了一个迟来已久的决定:组建全资城市燃气公司,并将新公司命名为“长城燃气”。
这个决议,距离中石化第一条大型输气管线工程川气东送全线投产通气,过去了将近八年,与中石油组建昆仑燃气切入下游的时间相比,也晚了九个年头。
“这是在(天然气)整体战略下,中石化在终端市场方面的一个大突破。”来自中石化天然气分公司的相关人士向《南方能源观察》记者表示。
据悉,长城燃气将整合此前中石化已有的少量终端,并尝试投资分布式能源项目,也会考虑与其他燃气公司合作,发力天然气终端综合利用。
“中石油是‘昆仑系’,我们是‘长城系’。”上述人士解释了公司名的内涵和由来。在中国,“昆仑”与“长城”是常用的对称说法。
“长城”也是中石化的惯用品牌,譬如其旗下为大众所熟知的长城润滑油系列,以及中石化其他“长城系”公司如长城钻井、长城能化等等。
此次新燃气公司继续沿用“长城”商标,也符合中石化一直以来的命名习惯。据《南方能源观察》记者了解,接下来中石化长城燃气将选择在北京注册。
早在六年前,中石化前负责人在中石化2011年度业绩会上回答财新记者提问时,就曾表示有意进军城市燃气领域,方式是要么和省一级或全国性的大型燃气公司合作,要么就是自己单独来做。
事实上,有中石化资深人士表示,十余年前就提出过做城市燃气的想法,不过当时公司发展的重心并不在此。在那个高油价时代,国家石油公司(NOC)们的发展方向依旧是做大石油产业,寻求资源的扩张。
相比其他非石油系燃气公司的早早入场,传统上游公司中石油也是在首条大型管道西气东输贯通后的第四年,才“慢一拍”通过“三个昆仑”(昆仑利用、昆仑燃气、昆仑能源)步入市场。
反观眼下传统城燃公司的处境:监管不断深入、暴利时代正在远去;分布式及能源融合趋势下,原有固守的壁垒已经难以持续,纷纷开始提前部署随时可能到来的开放市场。
对于单一燃气业务的瓶颈和改革信号,传统城燃公司心知肚明,或跨界涉足电力市场,为售电、微电网等项目招兵买卖;或与互联网巨头合作,变着花样提供贴近用户的增值服务。
未来,初生的中石化长城燃气,将如何迎击终端城燃业正在历经的自我变革?终端六大城市燃气(港华、新奥、中燃、华润、昆仑、北燃)的格局,又是否会因长城燃气的到来而改写?
NOC们都在不同程度上重塑对天然气产业链的认知,回到如何追求和挖掘需求端价值的命题——尽管这一命题说起来有点老套,但对NOC而言足够颠覆——谁能真正做到“重视服务”,执行精细而灵活的管理,谁才会有机会胜出、占得主动权。
组建城市燃气公司,是否为时已晚?
“加快天然气利用的政策,(使得天然气市场)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市场的空间还很大。”中石化相关人士对此表示乐观。
年初陆陆续续有迹象显示,中石化打算从城燃、天然气分布式等方向加快终端部署。直到今年下半年,成立长城燃气的计划才最终敲定下来。时间上,与一份文件的出台关联密切。
2017年7月4日,《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正式在官方渠道发布。而在意见公布后的第二天,中石化就以确立组建全资城市燃气公司的方式,响应了这份旨在提升天然气消费占比的文件。
这份文件首次从官方层面将天然定位为“主体能源”,并从城市燃气、工业燃料、燃气发电、交通运输等领域提供了指导。该文件征求意见稿在去年年底已经广泛流传,并引起业内诸多关注和反响。
除却政策红利,还与中石化在天然气业务的布局即将“升级”有关。
《南方能源观察》记者此前曾报道过,中石化天然气分公司已经决议组建川气东送、华北和华南三大销售中心。其中,华南中心为新增区域,华北中心则将实现区域内的重组。
这种变化,无论是新增还是重组,都可以视作是市场扩张的需要。而扩张过程,随之而来的则是项目机会。
“整体上错过了城燃的快速发展期,但在局部的支线管网还有空间。”中石化相关人士告诉《南方能源观察》记者。
中石化新粤浙南端和鄂安沧管线,正是川气东送和榆济线之外的两条新增干线。新增管线分布区位主要位于中南、华南和华北地区。这些地方恰恰是中石化市场布局不足的区域。
据悉,中石化新粤浙南段已经在实施建设当中,预计在2018年可以投产。该段管线从湖北潜江流向广东韶关,新投产的管道沿线有望斩获部分城燃项目。
对比中石油最初挺入燃气业务的两大策略,“重点开拓管道沿线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等市场,原则上是没有资源的不干,不控股、不具有经营权的不做。”其中第二条原则在后来备受诟病。不过对于中石化,下游却并不担心。在与其有过合作过的多家省网和城市燃气口中,“中石化讲求合作与共享,交流愉快。”
值得注意的是,新粤浙南段将纵向穿过整个湖南。由于三面环山,湖南省内不少城市燃气项目的经济性并不好。尽管燃气特许经营权早已瓜分殆尽,但因为没有实质性投入以及倒卖乱象,而面临政府回收的局面。
湖南省住建厅在今年3月曾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管道燃气特许经营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收回经整改仍不达标的燃气特许经营权,规范管道燃气特许经营权建设”。事实上在一年之前,因为同样的问题,湖南省住建厅已经发布了《关于加强全省县(市、区)管道燃气、加气站、分布式能源特许经营权管理的通知》。
不难预见,湖南省内规范城市燃气力度的加强,将为城市燃气项目的增量带来余地,当然项目的经济性也还有待重估。
有业内人士认为,严监管下,经济性不足地区的长输管道如果没有配套燃气项目,将难以回收成本。而且与中石油昆仑燃气时代相比,即便是“资源换市场”,留下的空白市场也不多了。更大程度上,还是得靠并购或合资的方式来拿到项目。
中国燃气的思路和我们是比较搭的。”在终端天然气利用,中石化与中燃有意联手推进。
有中石化人士认为,中国燃气专注做燃气终端,在几大城燃公司当中最具活力,而中石化的优势在资源,两者恰好可以合作互补。
据《南方能源观察》记者了解,中国燃气总裁刘明辉在今年曾多次到北京拜访中石化天然气分公司。双方有意在城市燃气、分布式能源和长输管道领域推进一系列合作。
成立长城燃气之后,中石化将会有一个更为细分的合作载体。
就在今年4月,中燃举行了2017财年工作会议,多位中石化天然气分公司高层赶到深圳出席了此次活动。在这场宣示业绩的工作会议上,中国燃气与中石化天分公司现场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华北区域,正是中燃与中石化的一大重点契合市场。
中燃正在华北大步伐推进农村“气代煤”工程。这个时候驱车行驶在河北城市的高速公路上,时不时可以见到竖立着“保卫蓝天—华北气代煤—中燃在行动”字样的广告牌。
刘明辉今年1月份即在公开场合表示,中燃计划未来三年在河北投资600亿元。
为此,中国燃气与中保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设立了100亿的中保投中燃(深圳)清洁能源发展基金。这也是国内燃气行业的第一只清洁能源产业投资基金。据中国燃气相关人士介绍,这只基金的主要用途便是华北“气代煤”工程。
“华北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峰谷差特别大。”一位中石化人士告诉《南方能源观察》记者,中燃看重的是中石化今后在华北的保障供应能力。
中石化拥有目前国内最大的储气库即中原文23储气库,年工作气量高达40亿方,不仅可以协同鄂安沧干线为大华北“五省二市”提供更强力的供气保障,还可以帮助中石化平抑现有的高价长协。
“鄂尔多斯—安平—沧州”输气管线,正是中石化落棋华北的关键干线,能将内蒙、陕西、陕西、山西、河北和河南五省串联起来,目前刚刚获得国家发改委的核准。
据《南方能源观察》记者了解,中石化将在年内率先开工修建河北境内的“十字架”管网。这与河北今年煤改气带来的供应缺口,以及市场较为高端有关。其中,“十字架”的纵线,可以联通储气库与雄安新区。而中原文23储气库目前已经开始试注,预计明年6月可以全面注气。
中燃“气代煤”主要布局区域在长江以北地区,除河北以外,还包括京津、山东、山西、陕西以及河南北部等地。如果留心从去年年底到今年上半年中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节奏,会发现频率高,而且多数区域与其“气代煤”市场高度吻合。
1月15日,中国燃气与山西国际能源集团在太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山西省内天然气终端利用项目。
4月9日,中国燃气与天津静海区人民政府在深圳签订煤改气合作签约仪式。
7月13日,中国燃气与山西国新能源在北京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合作方式就涉及,共同开发山西境内的煤层气、长输管线和城市燃气项目。
7月21日,中燃与陕西延长石油及西安城市基础建设投资公司签订战略,成立陕西延长中燃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以此为主体开展气化乡镇燃气市场。
(中燃在河北省内与保定、廊坊、张家口等城市的合作,此处略)
事实上,中石化与中国燃气的缘分,由来已久。
“2004年跟中石化接触的时候,(当时)中燃还不是很大,却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公司。”据中国燃气一位人士回忆。
当时供应紧张,大部分资源供应来自中石油。为了增加气源,中燃找到了中石化,双方一拍即合,于是开始计划强强联合。“中石化也有意进入到终端分销领域,就合作了。”
从2005年2月起截至2010年3月31日,中石化持有中国燃气4.79%的股份。不过因为中石化高层变动等因素,“入股中燃以后只做了一个财务投资。”
而后在2011年发生的中石化与新奥联合收购中燃事件,曾轰动一时。一年之后,最终以中燃反收购的方式和中石化达成了协议,“大家还是各自发挥优势来合作。”直到2014,在投资九年之后,中石化清仓出售了中燃的股份。“
“走的时候是31亿。”上述中燃人士记得很清楚,此后这部分股权的买入方为英国石油。
中燃之外,中石化与新奥、协鑫的合作也正在提上议程。此前有业内人士介绍,中石化和协鑫也有意在局部地区联手开发城市燃气和分布式能源项目。而今年6月,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与新奥能源同样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内容就包括在天然气和加气站方面的
“三大油的体制机制哪里做得了?”对于包括中石化在内的NOC能否做好终端,许多城市燃气公司和小型贸易商持怀疑态度。
来听听一些评价:
“做贸易跟做终端客户是不一样的。终端客户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去维护,没有那么容易。”
“虽然三大油对终端都很感兴趣,但是他们根本干不了这个活,做终端最终还是要靠服务。包括物流配送,他们的机制首先想的是不出安全事故。如果他们能做,哪里还会有我们这些城燃公司呢?”
“城市燃气70%的人员配置都是在巡线、生产和客服上,像他们这么庞大的机制是干不了这个的。”
这些声音认为,NOC管理体制臃肿,决策机制低效而刻板,且疏于用户维护,为其终端的经营带来了天然局限。
2008年,中石油通过“三个昆仑”尝试分别布局下游,最终还是因为摊子过于铺张和内耗而归于合并。合并后的唯一主体昆仑能源,由于涉足全产业链,也被认为体系过于庞大。
“昆仑主要是重资产,但是营利性不好,所有的液厂都是亏的,过去城燃主要是拿资源来换的,但是在终端的管理上不是很精细化。”有下游人士评价。
中海油在液态领域也有类似的尝试。年初打造的电商平台,就是中海油渴望绕过分销商,通过互联网与用户相连,发掘更多的增量用户的新途径。
不过繁琐的注册和审核程序,还是让小型贸易商和用户感到麻烦,索性从分销商那里采购来的简单便捷,尽管网上交易有机会与大型分销商享受同等优惠。
而且在他们来看,分销商和小型贸易商实际上充当了中海油业务部门的功能。如果中海油决意要做到像小型贸易商一样来维护用户,将会耗费大量人力成本。
同样的质疑,当然也抛给了中石化长城燃气。“中石化如果做城燃,规模不会很大。”有城市燃气商持保留意见,认为中石化需要克服同样的机制难题。
7月28日,中石化年中会议的内容中,把天然气板块列为“新增长点”,而且将市场开拓定义为“生命工程”,未来将大力开拓天然气市场。
“最早他们是看不上城市燃气的,当时的油比气挣钱多。”早期高油价时代,天然气对于这些国有石油公司而言,更多是因伴生气而起的次要业务。而到了低油价时代,如何做大并适应瞬息万变的天然气市场,已经成为三大石油公司的不得不重新思考的新议题。